在日常生活中,每个人都有各自需要面对的压力和烦恼,如果我们不能保持轻松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压力和烦恼的话,就会感到紧张和郁闷,从而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的症状。如果演变长期失眠的话,我们的身体也会开始出现问题。因此拥有质量高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。那么,有什么可以改善失眠多梦的方法呢?
良好的睡眠自测
1•入睡快.在10-15分钟即可入睡。
2•睡眠深不易惊醒,醒后五分钟内又能入睡。
3•睡眠时无噩梦、惊梦现象、惊醒后很快忘记梦境。
4•起床后精神状态好、反应敏捷、无疲劳感。
5•白天工作、学习效率高、无睡意。
如果以上问题有三个为否定答案,且已经持续1个月以上,说明已经有较为严重的睡眠问题。
认识这些睡眠“误区”
误区一:失眠=失眠症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失眠的经历,但并不是说失眠了,就是患上失眠症了。只是当失眠引起的症状维持两周以上,且一定影响到白天的社交活动时,可以称之为“失眠症”。这部分人群一定要尽早就医。所以也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眠就给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,越是在意失眠,越容易引起精神紧张,这样更会导致晚上睡不好。
误区二:睡的时间长=睡得好并不是说睡得时间长就说明睡得好,睡得时间短就表示睡得不好。不能把睡眠时间长短作为睡眠质量是否好的判断标准。这是因为每个人有个体差异,有些人可能睡6个小时就能恢复体力,完成一天的活动,而有些人则可能需8小时的睡眠才能从疲劳中恢复过来。所以判断睡眠质量,要看早上醒来后是不是体力、精力都得到了恢复,头脑是否有清醒的感觉,白天的工作是否有效率。当上诉这些都可以用“是”来肯定回答,那么就说明您获得了一个非常棒的睡眠质量。
误区三:睡眠可以补回来有些人认为一天不睡不要紧,后面几天多睡会儿就可以补回来。而有一句谚语“一天不睡,十日不醒。”意思是说一个晚上不睡觉,即使是睡上十日,也无法把一个晚上不睡的损失补回来,所以说睡眠是绝对补不回来的。
误区四:白天补觉因手机或游戏而晚睡的人,常延迟起床时间来补偿睡眠,会形成习惯性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。
误区五:打呼噜=睡得好很多人认为打呼噜的人睡得香,其实并非如此,打呼噜时出现的呼吸暂停可以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缺氧。
七个睡眠建议
1•睡眠用具:选择相对坚实的床,不要过度松软塌陷,舒适的枕头,枕高10cm为宜。
2•睡眠姿势:以右侧卧位为宜、避免压到身体疼痛部位
3•睡眠环境:卧室光线宜暗,拉上窗帘,保持通风。
4•睡眠时间:一般维持7~8小时,视个体差异而定
5•自我训练,实现规律作息
6•不要躺床上看电子产品。